哈佛 教育學教授:會考試≠資優
 

 2006/08/02

學業成績好就一定是資優嗎?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教授豪爾.嘉納認為,當前對智力的看法需加上更全面的觀點,不應只從智商(IQ)測驗分數的高低判斷。

由台師大與台北市教育局合辦的第九屆亞太資優教育會議暨兒童與青少年奧林匹亞創意營昨天揭幕,邀請率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論的豪爾.嘉納來台演講。台北市長馬英九在開幕典禮上期勉學員在活動中分享經驗與靈感,發揮創造力。

資優教育會議有20個國家地區的學者專家、教師與教育行政人員參加;除了學術交流外,也為青少年安排資優營活動。資優營活動有8國、278名10至18歲學生參加,其中有210名國外學生、70名本地學生。

來自杜拜的Hussain今年11歲,因學業成績達85分以上,個性積極主動,入選為資優小組,經過一連串的挑戰活動,才能獲選參加今年的營隊。他要將在台灣的所見所聞介紹給同學。

來自香港Ivan今年15歲,他在藝術方面表現傑出,除了喜歡畫畫,還學了10年小提琴,曾在香港的音樂比賽中得獎。

營隊分國小、國中及高中組,國小組以中國文字、民俗藝術、益智童玩挑戰為重點;國中組則包括天文、趣味科學、生態學及藝術等領域;高中組則以生物科技、基因工程、生物能源為主。

日前中部四縣市曾發生以紙筆測驗選取資優生的爭議,研討會今年邀請重量級資優教育學者發表演講,正可開啟不同的視野。

其中豪爾.嘉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有別於一向以智力評量或學業評估測驗評量心智的一元看法。他認為,智力評量方式是一種「統一的觀點」,有一套大家都應該知道的課程,及很少的選修課程,唯有比較優秀或IQ較高的學生,才能修習一些需要批判性的閱讀、演算和思考技能的課程。

他指出,這套模式利用紙筆測驗定期評量智商或學業成就,很可靠地把人分成不同等第,等第好的進入好大學,或許他們在人生中也可能獲得好的成績,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某些人。

豪爾.嘉納認為,相信一個特定問題的所有答案在某一種特定方法上,可能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對智力的看法,應有更全面的觀點;最重要的是能辨認出各式各樣的人類智能和各種組合,並加以培育,才能使人類更興盛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