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在家提升學力】- 教出優質孩子的父母守則
 


     作者/陰山英男,譯/李曉雯
出版社/ 如何

 

ú         讓孩子自己打點第二天的上學所需  精采內文試閱

ú         不要幫孩子做功課

ú         把地球儀放在電視機旁邊

ú         學習才藝一週至多以三天為限

ú         不要跟孩子說「趕快唸書」

ú         生日派對時不要將孩子打扮成國王

ú         在運動會時不要拿著DV追逐自己的孩子

ú         不讓孩子和朋友有金錢上的往來

 

  一九八九年日本教育當局文部省(現更名為文部科學省)有鑒於對填鴨式教育的反省,訂定出比吸收知識更重視「自我學習意願」的「新學力觀」的學習指導要領,名為「寬舒教育」;但實施以來屢遭質疑學生的學習能力降低。一項於二○○二年針對全國中小學所舉辦的學力測驗,算數、數學、社會等科目的正確答率,跟十年前比起來明顯下降,使得文部科學省也不得不承認學生學力下降的事實。

  和台灣教育體系相彷的日本,在實施新制教育方式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每種科目都要補習,學生非但沒有減輕課業壓力,反而更沉重。作者提出「在家提升學力」的觀念,他過去執教鞭的山口小學,是不見升學補習班蹤影的山間小學。但是,十年來因為實踐「讀寫計算的反覆學習」,許多畢業生都進了有名的大學。「山口小學的奇蹟」在教育界廣受矚目。

  他認為良好穩定的家庭生活才是提升孩子學習力的根本,因此鼓勵父母利用週休二日多陪孩子從事休閒活動等,而不是一味將孩子送入補習班。也建議父母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體力和能力,如此一來在學業上才能有所精進。

  和台灣教育體系相彷的日本,在實施新制教育方式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幾乎每種科目都要補習,學生非但沒有減輕課業壓力,反而更沉重。

  作者陰山英男老師,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教育工作者,曾出版幫助學子反覆練習讀寫計算的系列著作,該系列並創下三百萬冊的銷售佳績!其提出家庭教育理論及實行方法,確實幫助許多莘莘學子提升學習力,因此深獲教育界及許多家長的肯定。

  其任教多年的山口小學的畢業生,大多數都未曾進入升學補習班也能順利升上知名大學。除了他極力推廣的「讀寫計算反覆練習」方式確實幫助許多學生受益之外,他認為良好的家庭生活才是提升學童學習力的根本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只想依靠學校教育來讓孩子學習「生存的能力」是本末倒置的想法;孩子的學習力是要在家中培養的。

  有心的父母可參考書中所提的方法,或自己動點腦筋,只要舉手之勞,在家就可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根本不需要花大錢將孩子送入補習班,孩子就能成為文武全能的健康寶貝喔!

作者簡介:


  陰山英男,現任日本廣島縣尾道市立土堂小學校長;一九五八年出生於兵庫縣,岡山大學法學部畢業。


  在擔任兵庫縣朝來町立山口小學的教務主任時,以提升學生學力為目標,與同仁一起組織並實行獨特的教育計畫,亦即「百格計算」以及包括朗讀等在內的「讀寫計算」的反覆練習,而該「讀寫計算的反覆學習」系列著作總銷量更突破300萬冊。同時,他也秉持「學力的基礎就是生命力」的理念,傾全校之力於改善學生的家庭生活。


  山口小學是與升學補習班無緣的山間小學,該校的許多畢業生都升上難關重重的知名大學,證明了徹底的基礎學習與生活習慣的改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力。而他的學習法與教育理論等相關書籍,不僅影響日本社會,更被譯介至韓國、泰國等亞洲國家。
  其主要著作有《徹底反覆計算題庫》《徹底反覆漢字練習簿》《利用「讀、寫、計算」讓學力再生 新增訂版》(以上均由小學館出版),以及《培養真正的學力》《學力下降克服書》(以上為文藝春秋出版)。

 

 

放手 讓孩子獨立  

 

2005.4.29 中國時報

 

「讓孩子自己打點第二天的上學所需」、「不要幫孩子做功課」。《在家提升學力:教出優質孩子的父母守則》這本書的宗旨在提醒家長:不要越界!

 

前台北市中小學家長會聯合會理事長詹智慧表示,這是一本值得父母閱讀的教育參考書,尤其現在的父母孩子生得少,容易過度溺愛小孩,有必要調整教育方式。

    詹智慧擔任學校愛心交通導護時,常看到很誇張的畫面:小孩兩手空空上學,父母跟在一旁幫孩子背書包,菲傭幫忙拿便當和水果,「這樣的小孩如何學習獨立」?

    「父母教養小孩,要學習放手。」詹智慧說,以前的父母忙於家庭經濟,無暇照顧孩子,反而給孩子很多學習成長和獨立的機會。現在的家長事事幫小孩代勞,卻剝奪小孩的學習機會,「愛之適以害之」,並非好事。父母應時時提醒自己,「陪孩子長大最重要的是過程,不是結果。

    她建議父母看這本書,學習把屬於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孩子想吃什麼、穿什麼、買什麼、學什麼,先讓孩子自己想,等孩子決定後,再給予意見,彼此討論,尊重孩子的主體性,孩子才會真正長大。 (黃筱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