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生 長大做什麼呢?
 

                                             2005/03/19 民生報】林麗雪

相對美國彈性多元的資優教育,台灣起步晚,且制度僵化,遲至民國74年左右,當年數理資優生楊柏因是首位爭取到跳級升學資格,隨後于如岡、楊金龍、單中傑也循此發展,10~20年後,這4人分別在國內外大學擔任教授,從事學術研究。

而他們的進路,也成國內後續數理資優生的主要途徑之一,例如建中81年畢業的318班資優學生,目前全都在歐美重量級大學進修博士學位。

台灣資優教育遲到民國60年代才開始進行,從國小漸進推行到高中,領域包含數理、音樂、美術及舞蹈等項目,其中以數理資優生發展最受到注目。

但直到民國70年初,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楊維哲就讀北市和平國中的兒子楊柏因,經鑑定數理程度早已超過台大數理學門學生,而社會輿論認為強留他在國中就學,無異浪費年輕天才的時光。

當年國內還未訂定資優生越級就學的鑑定辦法,在前教育部長朱匯森同意下,楊柏因國二跳讀師大附中,高二又跳級台大物理系,22歲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目前擔任淡江大學數學系教授。

楊柏因談及首開數理資優生跳級升學先例,曾在訪談中提及:「自己在求學過程中,屬於在社會行為適應和與同學相處困難的人,且因體能不如同班同學,而感到挫折。」楊柏因專注組合學、密碼學研究,少有社交活動,而在民國70年代扮演尋找台灣頂尖數理資優的楊維哲10餘年來少談資優教育,他常說到小孩正常快樂成長最重要。

除了楊柏因外,當時台南一中學生于如岡、武陵高中楊金龍、建中單中傑,陸續成為國人期待「新星」,于如岡目前是美國普渡大學教授、楊金龍為台灣清華大學教學,單中傑則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建中教務主任曾政清長期追蹤建中數理資優班學生進路發展,他認為,事實上,直到1980年代末期、1991起,我國派國家選手參加國際科展、數理奧林匹亞競賽,至今數理奧林匹亞獲得212面獎牌,像單中傑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早期得獎學生多在歐美重量級大學讀博士或博士後研究,未來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國內多數資賦優異學生與一般學生無異,須參加升學考試,才能繼續升學,台灣師大特教中心主任郭靜芝曾經研究國內跳級資優生、女性資優生發展情況,她說,在女性資優生部分,只約2成留在外國發展,其中又以數理資優生最多,而語文、舞蹈、美術及音樂等資優生,超過8成從事與自己專長的教育工作。

而從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台中一中、南一中、南女、台中女中及高雄中學等校數理資優班畢業生的進路來看,絕大多數的學生升學台大、清大及交通等知名國立大學熱門學系,頂尖學生往往讀台大醫學系、台大電機系,不過,台北市特教中心主任、建中教師劉貞宜分析,近幾年不少建中資優學生選擇基礎學科,棄醫學、電機,讀物理、數學,顯示新世代資優生對進路自有定見,不受社會價值觀影響。


                          陳洛薇/專題報導  中國時報 2005.05.10

    建中資優生莫立平、台大生命科學系學生呂康豪兩位17歲學子今夏同時進MIT,但資優生求學路孤獨,他們的成就其實來自家長、大學教授努力協助,共組數學俱樂部,孩子作習題、家長們同時跟著研究陪考題,大家相互扶持六年,就像一個大家庭。

    這個俱樂部是「九章數學俱樂部」,創辦人、九章出版社負責人孫文先出版數學書籍,發現許多孩子很喜歡數學,他把這些小孩聚集起來,每兩周由家長們帶著孩子來聚會,最遠的從彰化來,凌晨五點就搭火車北上,回到家已是傍晚;還有一家住在花蓮,每次全家大小搭飛機來台北聚會。

募集五百萬 成立基金會

    家長們小額捐款,募集了五百萬元,正式申請成立「九章教育基金會」,請孫文先擔任創辦人,董事多是數學界人士,包括中央研究院數學所研究員葉永南、清大教授林哲雄、彰師大教授林來居,高師大教授柳賢等。

    九章數學俱樂部的費用由家長負責收支,家裡房子大的提供聚會地點,有專長的家長就協助教導,互相分享成長。孫文先說:「其實我們教給小孩的並不多,只是幫他們安排一個環境,讓他們互相找到談話、競爭與合作的對象。」孩子作數學題目時,家長也在一旁研究陪考題;每年俱樂部都選拔小學生去國外參加數學競賽。

    天才在學校 沒什麼人緣

    孫文先說,這些資優生非常喜歡數學,在學校裡卻常被當作怪胎,很不得人緣。但把他們聚在一起,有共同的語言,大人再適當地提供讀數學的方法,熱心的教授義務講座,這群小孩不再孤獨,父母也不再無助。

    目前,九章數學俱樂部裡,國小與國中生各60多位,還有一些明星高中資優班的學生慕名參加。經過兩年訓練,他們都已是數學佼佼者,在國內數學競賽中嶄露頭角,也孕育了包括呂康豪、莫立平等多位國際數理奧理匹亞競賽的金、銀牌得主。

    莫立平的媽媽郭佩芝說,莫立平小學時提早入學,後來不肯跳級,她也不希望給孩子壓力。但資優孩子滿孤獨的,很難找到話題相仿的同儕,台灣的教育單位對這些孩子的幫助也很少,家長只好自己找資源。在數學俱樂部裡,孩子們腦力激盪、家長交換教養心得,如果沒有這種環境,很多孩子的天賦可能被埋沒了。

    除了教數學 也教人相處

    「我們不只教他們數學,還教如何與人相處。告訴他們,在班上不可以驕傲,要主動幫忙同學,而且是以不打擾人家的方式幫忙別人。」

    孫文先要求每個孩子,遇到人家問數學時,千萬不可以說「你好笨喔!怎麼連這個都不會!」要說:「讓我們一起來討論,研究看看有什麼法子解決這個問題。」他說,這些小孩不全是天才,但每個都要有進取心、謙虛的胸懷,「把別人教懂,受益最大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