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囝仔 到美國還是補習
 

    

    

                                       紐約記者丘昭琪   2004/10/10  

 

   不少住在美國的華人家長都有同樣的感慨:當初決定長居美國,主要是希望子女能享受快樂童年,不要受升學壓力逼迫,他們當年萬萬想不到,孩子在美國也同樣被升學壓力逼得喘不過氣來。

   由於升學競爭日益激烈,補習風氣愈來愈盛,亞裔學生上補習班本是家常便飯,但愈來愈多美國人為了爭取上好大學也補SAT或請家教,讓許多原本不願讓孩子補習的華人家長更感徬徨。

 

   坦白說,住在新移民人口集中、補習班林立的紐約市而能拒絕補習的家長和學生需要超強的自信和定力。根據一項非正式統計,此間華人學子至少參加一種學科補習的比率應該超過七成五,因此有人戲稱補習為華人的「全民運動」,不但孩子為了補習讀書忙,做家長的更是忙著接送。

   華人和韓國人都愛補習,一方面是家長根深柢固的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作祟,一方面,和早些年相比,美國一流大學門檻的確提高很多,莘莘學子想進名校愈來愈不容易。

 

亞裔社區 補習班盛行

 

   補習班因此成為頗具特色和規模的行業,紐約市華人開設的補習班大大小小至少有十多家,經營較好的幾家還在不同地段設分校。翻開中文報紙,補習班廣告占據重要版面,有些廣告標榜某某學校的狀元及前幾名等都是靠他們一手調教,廣告還用這些考場健將的大照片,深具震撼效果。

 

   來自臺灣的林美華和先生於一九八九年在華人集中的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開設美加補習學校,他們是此間最早投入補習行業的華人。來美前曾在實踐家專教過食品營養的她笑稱,孔子有弟子三千,十五年來,在美加補習學校上過課的學生應該超過六千。

 

   在補習班大行其道的紐約市亞裔社區,由私人開設的「加強班」也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其中口碑好的名師所開的班,由於「生多位少」,一位難求,有人形容其盛況是「只要能夠擠進去就要謝天謝地了」。

 

   來自台灣的張信堃老師所開設的數學班在紐約華人圈裡也頗負盛名,由於教法活潑深具啟發性,和他學數學的孩子多數愛數學,而且數理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張老師的數學班從小學三年級教起,許多孩子一路跟著他,一直上到高中選修的大學程度的微積分和物理。有學生每周遠從新澤西州、紐約上州、康州來上課,由爸媽開車一個多小時送來,風雪無阻。

 

富裕家庭 高薪請家教

 

   除了讓孩子上補習班和加強班,很多家長選擇請家教來輔導孩子學習。長島富裕郊區大頸的高中升學率在全美名列前茅,當地學校的亞裔學生比率已近百分之卅。住在大頸的家庭,無論是猶太人或是亞裔都喜歡請家教到家裡教孩子,而且他們請的家教多數是有正式教師執照的學校老師,不過,為了避免有偏心之嫌,一般不會請正在教孩子的老師來教。這種做法花費相當可觀,長島的行情是每小時一百到一百廿美元,華人更集中的皇后區比較便宜,一般行情每小時四十到六十五美元。

 

   兩岸三地的華人帶來優秀的基因和苦讀的精神,華人學生的整體表現的確令人刮目相看。以紐約市升學率最好的兩所學校為例,史岱文森高中九到十二年級學生共有三千多人,亞裔學生占百分之五十二,已超過半數,而華裔學生比率更是高得驚人,超過百分之四十。招收從七到十二年級學生的亨特高中,華裔學生的比率是三分之一。這兩所學校中華裔學生的比率遠遠超過紐約市的華人人口比率。

 

菁英愈多 大學門愈窄

 

   華裔學生在名校的表現也令人讚賞,有「小諾貝爾獎」美譽的英特爾科學獎歷年來常由史岱文森高中引領風騷,該校今年共有十九名學生入圍,蟬聯全美高中榜首,其中華裔學生就有十一人。

優秀的亞裔學生愈來愈多,不少人也擔心傑出的學生在申請大學及爭取工作機會時會出現「自相殘殺」的局面。而且被稱為echo boomers的嬰兒潮子女已屆大學入學年齡,加上新移民子女成長,申請大學的人數大增。

 

   美國大學在挑學生時,不但要看學生的在校成績和SAT成績,他們非常重視學生在整屆畢業班學生中的名次,一般來說,想擠進名牌大學,學生名次必須保持在前百分之十。這對在明星學校讀書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嚴格的考驗,要在眾多優等生中力爭名列前茅,壓力與辛苦不言而喻,紐約市幾所精英中學因而被稱作「絞肉機」;這種特殊的制度造就了無數愈拚愈勇的英雄好漢,使紐約市代代人才輩出,充滿強勢的活力;不過,也相對要付出極大的代價。